程華的散文,我時常在報刊網絡乃至朋友圈里讀到,然對她的報告文學卻知之甚少,不知她居然有如此豐富的累積,以20多萬字的當量在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《崢嶸》。捧讀之后,感慨良多。
我從來不認為寫作有什么機謀巧作,更沒有所謂的師授徒承的桎梏,海量閱讀與激情碼字就是我的全部經驗。往往腦袋里一個激靈,就形成了一個所謂的腹綱和架構,于是信馬由韁地寫開去,筆到之處自有文句衍生,沒有所謂的寫作方案和固定程式。讀了程華的報告文學,方才感到她的寫作方式和我大相徑庭。她的每一篇作品似乎都有審慎的思考與預設的架構,完成作品之后還有寫作過程中的心得,也就讓她的文字顯得格外鄭重和親切,形成了她自有的規范與風格。如此,應該和她的警察身份有關,辦事循規蹈矩,言談謹慎不逾,果斷干練的行事風格在她的行文里隱隱若現,細膩柔軟的筆觸又反映出她的女性特質。
一般來說,報告文學既有文學的基因,又有新聞的血緣,在新聞的線性結構上輔以文字的點性雕飾。所以在媒體新聞獎的序列里,報告文學是可以入選的。據介紹,程華近年創作的報告文學作品屢屢發表于《法治周末》《法制與新聞》等國家級、省市級報刊并獲獎,其中刊發于《重慶日報》《重慶晚報》的報告文學《君自垂千古 吾猶戀一生》《刑警與格;ā贰队啦桓鎰e》先后獲重慶新聞獎一等獎兩次、二等獎一次,還兩次獲中國報紙副刊佳作獎等獎項。程華的報告文學一般在萬言之內,短小精悍。仔細讀來,《崢嶸》都是人物類采寫,在通篇14章洋洋灑灑數百頁的文字中,少有宏大敘事。她的描寫對象,都是警界戰友平凡人等。她的筆觸向下,她的筆觸向心,尤其長于描寫女性的內心。
報告文學作品的難處不在文章的組合,而在于采訪的過程。小說你盡可以調動生活的積累,隨機觀察社會百態人物千面,而后天馬行空,思想飛騰,虛構出符合時代風格的故事人物。然而報告文學不行,你必須去采訪,面對面點對點去采訪,去還原事件,去面對人物的內心,去挖掘人所不知的鮮活素材……采訪太辛苦,只有寫過報告文學者方知。程華是警察,可謂百忙之中抽暇;作為妻子和母親,她又必須履行當代人習以為常的女性責任。素材來源和對戰友的了解是她優勢,時間和精力的局促又是她的短板。每一個工作日的夜晚,每一個休息日的空暇,都是她深入郊野深入人心的采集時間。采訪是要花心血花時間費心思的,所以我說過,報告文學作家是用雙腳丈量大地,是用心血涂抹人生,是用筆燭燃燒生命。而程華是一個為了心里的目標舍得吃苦的人,她說,每當看見好故事好題材就忍不住想去寫出來,這是源于她自小就具有的對文字表達的熱愛,更是源于對自己身邊戰友的熱愛與懂得。
因為懂得,所以程華的《崢嶸》讓我們看到了與我們慣性思維里高大上的英雄形象截然不同的警察。我們總是以為,警察永遠英勇壯烈,永遠身懷絕技,永遠刀光劍影戰斗在第一線,他們轟轟烈烈,他們一看就是正氣凜然。而程華筆下的警察,才是最真實的警察,奉獻與艱辛是他們自己都已習慣的日常。比如楊雪峰,年剛不惑,正當年富力強,如此燦爛的生命猝然湮滅于刀光之下,留下心碎的家人與戰友。程華沒有采取慣用的正面側面環切面手法搜羅資料,而是獨辟蹊徑步步為營,用柔潤的女性溫情一層層打開楊妻黃雅莉的心鎖,由此完成了他人難以完成的采訪任務,成就了一篇與眾不同感人肺腑的文字,從此讓我們記住了楊雪峰這個陌生的名字,知曉了這位極其普通的人民警察平凡而豐滿的人生。
而同樣是犧牲在工作崗位上,同樣是交巡警的馮中成是一位年過半百的邊遠郊縣警察,他的閱歷和故事自然與楊雪峰又有不同。程華寫作采取的是全景式而非斷面式,她書寫馮中成時同樣“走心”用情,最大限度還原了一名普通警察身上的閃光點,同時以敏銳的觀察力與細節力凸顯了馮中成作為常人具有的情與愛,由是讓筆下人物具有鮮明的辨識度,同時于傷懷中蘊含著向上的力量。
《崢嶸》中書寫的人物大多職銜不高,幾無名氣,大多都是警察隊伍里的默默無聞者,都是在用最踏實的方式日復一日書寫著平凡。其實在我看來,不管是在工作崗位上犧牲的英模,還是專注于平凡瑣碎事務的法醫乃至萬里追逃的打拐民警,都是共和國強大法治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基石,他們因平凡而偉大。這些原本樸實的人群,因程華的慧眼而被發現,而被社會所景仰。所以英雄是需要發現的,是需要發掘的,程華就是這樣一位發掘者書寫者。
程華采訪時觀察深邃迓異于眾,文字厚重又有親和力,她的語言的調遣排列與眾不同且感染力超群!秿槑V》中篇章結構和版式設計也是有新意的,幾乎每篇都有導讀和采訪札記。尤其札記,彌補了短篇報告文學信息量的不足,讓讀者得以充分了解故事背后的故事。當然本書也有短板,比如程華做過記者,某些篇目仍有通訊或特寫的痕跡,少了文韻的涂抹。再者,《崢嶸》中人物皆是本地警察,這使題材過于突出地域性,使之難以在更廣闊的空間里獲得外溢和炘煬。
作者簡介:許大立,男,中國作家協會會員、重慶作家協會原主席團成員兼報告文學創委會主任,重慶市新聞媒體作家協會名譽主席,中國經濟報刊協會原副會長,重慶廣電集團節目審評專家、“感動重慶十大人物”評委、專家組組長,高級記者。已出版《琴癡》《原罪》《瑞麗的故事》《在春天里回望冬天》《美麗的飛翔》《此愛綿綿》《在我的城市上空飛翔》《烈日下愛在生長》等多部多種類文學作品,逾500萬字。曾獲人民日報大地副刊散文獎、重慶文學獎等多個獎項。
渝公網安備:50010302002751號